外匯是什麼?他不只是你平常去銀行換外國貨幣時才會用到,其實他也是一個龐大的投資市場。
外匯交易這幾年在臺灣愈來愈夯,不少人除了投資股票、ETF,也開始接觸外匯市場。不過,在你真的下第一筆單之前,有件事很值得先搞懂外匯市場的「時間規(guī)則」。

外匯市場是怎麼運作的?為什麼時間這麼重要?
簡單來說,外匯交易就是買賣不同國家的貨幣,像是你覺得美元會升值,就會透過外匯經紀商買進美元、賣出另一種貨幣,賺取即期匯率的差價。這類交易大多是在線上平臺進行,快速又方便。
不過跟股票市場不同,外匯市場是一個全球市場,由於各大時區(qū)的金融市場輪流開市,整體呈現24小時不間斷的交易特性。從臺灣時間週一早上2點(雪梨市場)一直持續(xù)到週六凌晨5點(紐約市場收盤),僅在週末休市。
為什麼要在意外匯交易的交易時間?因為每個時段的市場流動性不一樣,挑對時間進行外匯交易,不只可以降低交易成本,還能提高成功的機會。選錯時間,市場冷清、波動小,反而容易誤判方向。

全球外匯交易時段(2025年最新整理)
根據最新資料,全球主要外匯市場的開盤時間如下(以臺灣/北京時間,夏令時間計算):
- 雪梨(悉尼)市場:02:00 ~ 12:00
- 東京市場:07:00 ~ 16:00
- 倫敦市場:14:00 ~ 23:00
- 紐約市場:20:00 ~ 隔天 05:00
這些時段就像接力賽一樣,讓全球投資者隨時都能參與這個龐大的貨幣市場。
不過,不同交易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差異很大,例如倫敦市場(歐洲市場)是目前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外匯市場,美洲市場的紐約盤(美國市場)則是一天中的收尾階段,但依然保持高度波動性。

亞洲市場:雪梨、東京市場介紹
我們就用臺灣時間來看整個外匯市場的節(jié)奏吧。最早開盤的是澳洲的雪梨,大約凌晨兩點開始,到中午十二點收盤。這段時間市場還算清淡,屬於暖身階段。
接著早上八點亞洲的東京市場接棒,持續(xù)到下午四點左右。這個時段通常是亞洲交易者活動最頻繁的時間,尤其是像日圓、澳幣這些貨幣,波動會比較明顯。
歐洲市場:倫敦市場介紹
下午兩點開始,歐洲的倫敦市場就登場了,一直到晚上十一點。這段時間市場變得更熱鬧,因為歐洲的交易量本來就大,而且有不少人會提前卡位準備美國市場的行情。

美國市場:紐約市場介紹
真正進入高峰期,是從晚上八點到隔天清晨五點,也就是紐約市場的時間,這時倫敦和紐約的開盤時間會重疊幾個小時,通常被認為是一天當中最火熱的時段,幾乎各大貨幣對都會有不小的波動。
如果你使用的是像 Moneta Markets 億匯這類國際外匯經紀商,平臺也會根據夏令/冬令時間有不同的開盤安排。例如夏令時間週一早上 06:05 開盤,週六凌晨 04:00 收盤;並於每日清晨 12:30~13:00 進行短暫休市。
臺灣時間該怎麼抓最佳交易時段?
既然外匯市場是24小時不間斷,那麼對身在臺灣的投資人來說,應該選什麼時間進行交易才最有利?答案是:「兩大交易市場重疊的時段」通常是市場最活絡、最有交易機會的時候。
臺灣時間來看,推薦這三個熱門時間為:
- 早上 7 點至中午 12 點:澳洲市場與東京市場重疊,適合交易日圓、澳幣等亞太貨幣。
- 下午 2 點至 4 點:亞洲市場尾盤接上歐洲倫敦盤開盤,市場流動性增加,新聞消息也多,適合操作歐元、英鎊。
- 晚上 9 點至 11 點:倫敦與紐約市場重疊,為全日交易最熱區(qū)段,特別適合交易 歐元兌美元 eur usd、英鎊兌美元 gbp usd、美元兌瑞士法郎 usd chf等主要貨幣對。
若你平常白天上班、晚上才有空看盤,以上所列舉的外匯交易的時間會是你絕佳的選擇。
根據過去經驗,想要提高交易效率,不是花更多時間看盤,而是選對時間出手。在市場最活躍的時候行動,不但能讓你的策略更容易奏效,也能減少在價格不動時苦等的無力感。而這些「重疊時段」,正是你進場的最佳時機。

哪些時間點比較不建議交易?
不是每個時間都適合出手,有些時段反而要特別小心:
交易量、流動性低的時候
像週一清晨剛開盤的雪梨市場,交易量還沒起來,流動性低,容易有價格劇烈跳動但成交困難的情況。還有週五晚上接近收盤時,也容易出現突發(fā)消息或機構平倉,市場波動變大、方向不明。
假日
像是平常週五晚和週日晚。週五晚大家忙著收倉、週日晚則是市場剛開週準備進場,這兩個時間因為流動性低,很容易出現「缺口」。
也就是開盤價和前一收盤價差距很大的情況,如果你剛好持有倉位,結果行情一開就跳過你的停損,那損失可就大了
遇到國定假日也是一樣,市場上大多數交易員放假去,盤面冷清、波動異常,這時進場風險比平常大。
重大經濟指標發(fā)布前後
另外像是非農就業(yè)數據這類重大經濟指標發(fā)布的前後,常常會出現「行情暴走」的現象,尤其是對新手來說不太容易應對,最好避免硬碰硬。
臺灣人怎麼參與外匯交易?有哪些注意事項?
目前在臺灣參與外匯市場的方式已非常便利。多數外匯交易平臺支援中文介面、入金出金流程簡單,只要通過 KYC 驗證就能開始進行交易。
不過選擇外匯經紀商時要特別注意是否受到正規(guī)監(jiān)管(如英國 FCA、美國 NFA、澳洲 ASIC 等),避免遇到高手續(xù)費或平臺不穩(wěn)等問題。
此外,了解平臺提供的即時報價、客戶服務品質,點差收多少等基本資訊,也都是外匯市場參與者應該納入考量的交易成本。
如果真的不知道要使用哪些外匯經紀商,可以看我們過去做的評測,從中挑選幾家適合你的平臺,像是前面提到的 Moneta Markets 億匯,或是 Vantage FX 都是實測下來非常不錯的平臺。

2025 年的交易趨勢與建議
進入 2025 年,外匯市場的變化比過去更快、更精密。對於想穩(wěn)健參與市場的人來說,除了掌握技術面和基本面,還有一些新的趨勢跟觀念也該納入你的交易思維。
自動化交易、機器人交易
首先不得不提的,就是自動化交易越來越普及。以前你可能要整天盯盤、手動下單,但現在很多平臺都已經導入 AI 技術或是自動化工具,可以根據事先設定好的策略自動幫你出手。
這對於平常上班忙碌,沒辦法全天候盯著市場的人來說,真的省下不少時間,也能減少情緒干擾。

個人化策略
再來是個人化策略的興起,每個人風險承受度不一樣,交易風格也不盡相同,有人偏好穩(wěn)穩(wěn)賺,有人則喜歡挑戰(zhàn)高波動的機會。
現在的交易平臺愈來愈懂你,會根據你的過往操作行為、資金規(guī)模,甚至是操作頻率,幫你設計出比較符合你節(jié)奏的策略選項,這樣做起來也會比較自在、比較不容易「交易過頭」。
風險控管
不過,不管市場怎麼進化,有一個原則永遠不會變,就是風險控管。再怎麼看好某個趨勢、再怎麼有把握,也千萬不要把大部分資金壓在一筆交易上。
比較保守的做法是每一單風險控制在 1~2% 的資金範圍內,遇到獲利時再搭配「追蹤止損」,這樣才不會眼看帳面獲利結果回吐光光。
適度槓桿
而在這波越來越容易開槓桿的環(huán)境下,也要記得適度使用槓桿。雖然現在平臺給的槓桿動輒 100 倍、200 倍,但槓桿越高、風險也會成倍放大。
根據過往經驗,我們通常建議抓在 10 倍到 20 倍左右就好,這樣操作起來既靈活,也不至於被一點行情反轉就掃光保證金。
持續(xù)學習
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:持續(xù)學習。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,像是利率政策、各國央行的態(tài)度、甚至是交易工具和規(guī)則,每年都有可能出現新變化。不要以為學完技術分析就結業(yè)了,持續(xù)追蹤新知,才不會跟市場脫節(jié)。
像是追蹤最新的國際情勢、新聞等,或是了解每個貨幣的用法,像我也是開始交易外匯之後才知道原來每個月日期是5或0的日子(例如:1/15、2/20),是日本企業(yè)的資金結算日,所以這些時候他們對美元的需求會增高,這也是一個交易機會。
簡單說,2025 年的外匯市場已經進入「高效率時代」,你不一定要做得多、做得快,但你一定要做得「對」。有好的工具、正確的觀念,再加上一點耐心跟紀律,才是真正穩(wěn)健長久的交易之道。

總結:選對時間、抓準節(jié)奏,才是真正的交易效率
不論你是剛接觸的新手,或已經在市場上操作一段時間的投資者,懂得掌握外匯市場的交易時間,就等於掌握了進場的節(jié)奏。挑對時段出手,不只增加勝率,也能降低交易成本。
想要在外匯交易市場穩(wěn)定獲利,記得結合自己的作息、目標與策略,搭配可靠的外匯經紀商、控制好槓桿與風險,才能真正走得長久。想了解更多外匯教學、交易策略與平臺比較,歡迎參考我們的延伸閱讀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