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概念股指的就是中國人創(chuàng)辦的公司,尤其是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(yè)。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(jīng)濟體,所以這些公司也會影響到全球的經(jīng)濟,但其中又有許多因素會高度影響這些中概股的股價表現(xiàn)。
這篇文章將會帶你了解為什麼中概股會去國外上市,以及他們的潛在風險有哪些!
中概股是什麼?
中國概念股就是營收或公司資產(chǎn)大多來自中國的公司,其中有很多中國公司都在美股有上市,並以美元計股價,我們可以直接透過美股交易商買到。
而這些中國公司為什麼要去美國或其他境外地方掛牌呢?中概股公司跑到海外上市,一部分是為了吸引更多國際投資人的錢,畢竟外國投資人可能對中國市場比較陌生,到其他國家上市可以增加曝光度。
另一方面,有些產(chǎn)業(yè)在中國境內(nèi)上市的限制比較多,乾脆就跑到海外去,避免受到中國政策監(jiān)管。
說到中概股,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阿里巴巴(Alibaba),它選擇在美國上市,就是看中美國市場的資金多、對科技股的接受度也高能得到更高的估值、市盈率。
其他像我們平常網(wǎng)購的網(wǎng)站:京東、掏寶(阿里巴巴旗下集團)、拼多多這些公司也都有在美股上市,其實也間接影響到全球經(jīng)濟。
中概股主要在哪裡上市?
說到這裡,你可能會想:「那中概股到底在哪些國家上市?」
目前最主要的市場有三個:
美國市場(紐約證交所NYSE、納斯達克NASDAQ)
- 阿里巴巴(BABA)、百度(BIDU)、拼多多(PDD)
- 蔚來(NIO)、理想汽車(LI)、小鵬汽車(XPEV)
香港交易所(HKEX)
- 美團(3690.HK)、京東(9618.HK)
- 這幾年許多美股上市的中概股,為了避開美國監(jiān)管風險,也會來香港「二次上市」,就像是買房子後加個保險一樣。
新加坡 & 倫敦等市場
- 一些規(guī)模較小或特定行業(yè)的公司,可能會選擇在這些市場上市,但這邊的成交量沒有美股和港股大。
為什麼中國企業(yè)要跑去美股上市?
這其實跟兩個原因有關(guān):
想拿更多資金:海外市場資金多、流動性高,對投資人來說買賣更方便,公司也能獲得較好的估值。
規(guī)避監(jiān)管風險:中國對資本市場的管控較嚴,很多企業(yè)選擇在海外上市,能更靈活地進行併購或募資。
不過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,例如中美監(jiān)管衝突,導致某些中概股面臨被美國強制退市的風險,這就是投資人要特別留意的地方!
中概股的投資機會與風險
那中概股到底能不能投?中國概念股的確有吸引人的地方。中國市場那麼大,消費力又強,很多中概股都是產(chǎn)業(yè)的龍頭企業(yè),像是電商平臺、科技巨頭等等。
中國概念股投資機會
中國地大物博,光是他們國家自己的內(nèi)需消費就很強勁了,所以中國的市場消費力強是其中一個優(yōu)勢。
況且中國目前積極發(fā)展科技,想試 SaaS 服務(wù)、電商、電動車等,中國都有很多具有競爭力的企業(yè)。
中國概念股投資風險
政策 & 監(jiān)管不確定性:中國政府可能突然對某些產(chǎn)業(yè)出手,像是之前的教育補教股新聞一出就一夕崩盤,或是滴滴出行被下架,這些都是政策風險的例子。
地緣政治因素
中美關(guān)係時好時壞,近期美國對中概股監(jiān)管趨嚴,未來可能影響這些公司的上市地位。
財報透明度問題
部分中概股的財務(wù)資訊透明度不如美股企業(yè),會計報告可能未完全符合國際標準,這是投資人要特別注意的點。
臺灣投資人該怎麼買中概股?
如果你覺得中概股有機會,那該怎麼投資呢?這裡有幾種方式可以參考
直接買股票:
- 透過臺灣券商的海外下單服務(wù),就能買到美股或港股的中概股。
- 但要注意,這需要較高的交易成本,而且美股交易時間跟臺灣不同,可能要熬夜盯盤。
買中概股 ETF:
- 美股 ETF(如KWEB):追蹤中國科技股表現(xiàn),適合不想自己選股的投資人。
- 港股 ETF(如 3067.HK):追蹤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(yè),也是個分散風險的選擇。
透過 CFD 差價合約投資中概股標的
- 可以透過券商或是外匯交易商的 CFD 差價合約來交易這些中概股,CFD 的好處是交易成本比較低,且適合短線上的交易。下圖為 Moneta Markets CFD 介面,可以直接交易美國中概股。
結(jié)語:中概股容易受到政策影響,若要投資需時刻關(guān)心監(jiān)管
如果你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,覺得中國概念股長線有成長空間,能接受短期波動,有些體質(zhì)不錯的公司還是可以留意。
但如果你會擔心地緣政治或是擔心中國政策會隨時變化,不想承擔太大的風險,那就建議不要投資中國概念股,因為他們的非系統(tǒng)性風險太高了。